退潮了,人們拿著網兜,提著籃子,裝上專用工具, 到海里去抓螃蟹、揀海螺、鏟海蠣子。 長島人把這些活動統稱為趕靠。 天氣越來越暖和了,大家也都準備出門呼吸大自然的空氣啦! 作為吃貨,來長島,為了吃好玩好,最好的選擇當然是趕海?。?! 趕海的小科普來了,吃貨們速速收藏?。?!
名詞解釋:
低潮:是指退潮退到了極限,海水不會再退了,也就意味著,又要漲潮了。這時候是趕海的最好時間。
滿潮:是指漲潮漲到了最大極限。這時候是不能趕海的。水太深。
初一十五兩潮海:意指陰歷的初一和十五這兩天,一天你可以趕兩次海,早晨一次,晚上一次,其它的時間只能一天趕上一次海。
初七初八飯是海:意指你吃完早飯去趕海正好是時候。
十二、三,正晌干:意指是在陰歷十二、十三那兩天,正好是中午枯潮。大凡中午枯潮,退的潮都比較小,趕海的人很少光顧。
風落腳:意指刮著的大風突然小了、停了,要是正趕上退潮的時候,這時候準能退大潮,趕海的人是不會錯過這個大好時機的。
潮石:是指人們在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的,矗立在海里面的,高于滿潮頂的時海平面的大礁石,通過看大礁石裸露在外面的高低,人們就會知道潮退的多大,從而決定是不是去趕海。
另外退潮的大小,還同天氣的好壞,風力的大小、風向,季節都是有關系的。
趕海需要帶的東西
耙子:大人使用尖頭的東西會挖的比較容易,但讓小孩子用的話就很危險,另外用耙子挖沙時要注意很容易傷到貝類。小孩子們用在沙池里用的簡易工具就足夠了。
網、筐子:注意網眼要是太小就不容易漏沙子了。為了方便區分挖到各個種類的貝類,多帶上幾個會很便利。(耙子和網之類都有賣的,可以在當地購買。)
急救用品(創可貼之類):有時候會被貝殼、玻璃碎片或者耙子意外割傷。
塑料小桶:用來裝貝殼吐沙用的海水。(要是覺得帶回去麻煩的話,可以在一升水中放入30克的食鹽作為代用。但是如果漂白粉味太重、或是食鹽的量差別太大的話貝殼可能會不開殼吐沙子。)
塑料袋:用來裝濕衣服。此外,要是網破了的時候可就成寶貝了。多帶上幾個吧。
防曬霜:趕海時日照與反射的日光會比想象中曬的更厲害!尤其是一定要給孩子做好防紫外線措施。在脖子上纏上毛巾或者手帕的話對防紫外線是很有效果的。
趕海的注意事項
一、時間,趕海一般選擇在大潮汛最好,因為大潮汛海水退的遠又快,特別是貝類海鮮行動較為遲緩。當海水退下去的時候這些貝類海鮮就被擱置在沙灘或泥灘上了。而這大潮汛就是在農歷每個月的初二和十六的前后兩天為最好。
二、天氣,當刮南風的時候的別是單南風和西南風最好,而且風力大點最佳,潮水會借助風力退得要比沒風時遠的多。天氣突然變化時(以陰天為好)或者和四到五級的西北風刮是幾個小時,然后再轉南風,這樣的天氣是最佳時節。
三、地點,因為在每種海產品的棲息地都不同,就現在趕海而言,一般都選擇有貝殼沙較多的地方。如果趕海之前問一下當地的海邊人他們都知道哪個地方出那種海鮮。在這時就看你喜歡什么樣的海鮮了,然后根據你喜歡的海鮮的棲息地去找吧。
四、安全,海邊靠近山的都有石頭,而這石頭呢又會生牡蠣,這牡蠣殼很鋒利的,而沒山的地方呢又有石壩,這石壩上也長著牡蠣,如果和皮膚有輕微的接觸,就會被牡蠣殼給劃破。所以最好穿上軍用膠鞋,假如你想捉蟹子就得戴上手套。
趕海收獲的美食
海目螺
小螃蟹
小香由 小花由
長島趕海好去處
趕海園區設在山峰俊秀、山崖奇特、海岸風光秀麗的孫家村,園區以出海拔籠生產、釣魚、灘涂采捕螃蟹、海星、海螺、貝類為主題(采捕收獲歸游客不收費),同時提供游客獨特自然風光欣賞,水上娛樂(游泳、戲水、劃船、滾筒),免費休閑營地(太陽傘、座椅、躺椅),免費海鮮品嘗、海鮮加工,餐飲等多項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