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島又名為廟島群島,位于膠東和遼東半島之間,黃海、渤海交匯處,南臨蓬萊,北倚大連,西靠京津,東與韓國、日本隔海相望。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,由32個島嶼組成,其中以南、北長山兩島為主島,并以大橋相連接。島陸總面積56平方公里,海域面積8700平方公里,2011年5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,全縣常住人口4.40萬人。九十年代初,通過“耕海牧漁”發展戰略,成為全國較早的小康縣。幾經起伏,現在的海島旅游產業進入良性發展軌道,成為全縣支柱產業。目前,全縣旅游直接從業人員1.3萬人,占總人口的1/4,去年全縣GDP的37%來自旅游及相關服務業,稅收占地方稅收的60%以上。
長島是中國唯一的海島國家地質公園、中國十大最美海島、最佳避暑勝地和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,冬暖夏涼、氣候宜人,素有“海上仙山、候鳥驛站”之美譽,長島縣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,空氣中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萬個,是天然的“氧吧”;長島歷史悠久,民風純樸,島上人文歷史遺跡眾多,有距今6000多年被譽為“東半坡”文化的大黑山北莊遺址,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。有中國北方建造最早的媽祖廟—距今880多年的廟島顯應宮等。長島海域遼闊,周圍海域一直保持著國家一類海水標準,水產資源豐富,特別是海參、鮑魚、海膽等海珍品,在國內外享有盛譽,被命名為“中國鮑魚之鄉、中國扇貝之鄉、中國海帶之鄉”,是我國重要的海珍品出口基地。
長島屬亞洲東部季風區大陸性氣候,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,年平均氣溫11.9℃,無霜期243天。 全縣森林覆蓋率53.2%,獨特的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, 使之成為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,每年途經的候鳥有200余種,百萬只之多,享有候鳥“驛站”的美譽,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。長島南臨蓬萊,北接旅順,自然風光秀麗,氣候宜人。島嶼周圍有星羅棋布的港灣,眾多的海水浴場,還有千姿百態的奇礁異石,素有“海上仙境”之稱,它與蓬萊被列為蓬萊長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。長島無島不秀,無島不奇,是一處天然的海上大花園。著名的景點有:九丈崖(月牙灣)、廟島、龍爪山、寶塔礁、珍珠門、砣嘰島、萬鳥島等。為加速長島旅游事業的發展,一批新的景點如林海峰山景區、望福礁民俗風情公園等又相繼向游人開放。 長島東西窄,南北長,地圖上看又瘦又長,所以叫長島。也有人說秦皇漢武認為登上此島即可長生,便將它取名長生不老島,即長島。